七月流金,颗粒归仓。泰安广袤田野上,一辆辆满载新粮的卡车穿梭于乡间道路,驶向各收购点。眼下,我市夏粮收购工作有序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农户择机择价售粮,储备企业有序轮入,加工企业开库收粮,全市粮食收购已超六成,快于去年同期。
钱等粮、仓等粮 农民安心售粮
7月4日一早,山东泰山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的门闸不断起落,满载小麦的卡车鱼贯而入。来自岱岳区夏张镇的种粮大户李乾刚送来一车小麦,额头上挂着汗珠。“今年收了50万公斤,都送到了这儿。”他笑着说,“粮食拉来不用排队,卸完车后2小时就能收到钱,价格、称重都公开透明,卖得明白、心里踏实。”
在他身后,自动扦样机正挥舞机械臂,从“麦山”中取样,随后,工作人员对小麦容重、水分、杂质、毒素等关键指标逐一检测。一旁的公示墙上,质价政策标注清晰,售粮农户可核对称重数据与粮款计算,实现“明白售粮”。
“今年因生长期光照时间长,小麦赤霉病粒基本没有,面筋含量普遍较高,粮源品质整体优于常年。”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负责人介绍,从各收购库点反馈来看,小麦平均容重每升790克左右、不完善率在6%以下,等级基本在一等,市场购销活跃。为保障夏粮收购平稳有序,今年我市提前谋划,腾仓并库,准备夏粮收购仓容50万吨,并积极协调农发行审核确认参与夏粮收购企业12家,落实夏粮收购资金约5亿元,后续资金需求随报随批,确保“钱等粮、仓等粮”。
夏粮收购期间,市发改委联合市市场监管局深入粮食收购企业查看粮食收购政策执行、价格公示、计量器具检定等关键环节,未发现克扣斤两、打白条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发改委官网公示市县粮食流通监管热线,严厉打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我市夏粮收购市场整体规范有序。
科技赋能、智慧收储 粮食住进“好房子”
在山东泰山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的收购现场,记者看到,从扦样、检验到装卸,传统的人工操作已被“一卡通”智能出入库系统取代。数据实时采集、上传、存档,大幅提升了出入库数据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可追溯性。配套的输送机、滚筒筛等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经过筛选的优质小麦通过传送带,被源源不断地送入粮仓。
“收好粮更要储好粮,粮仓储存条件决定了粮食储存品质。”山东泰山粮食储备集团仓储监管部经理倪晓丽说。登上5米高的外梯,走进16号粮仓,一股凉意迎面而来。放眼望去,成片的麦粒平整铺展,满目金黄。
如何为小麦“保鲜”?倪晓丽介绍,依托智能化技术,集团的每一处粮仓都配备了微机测温、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系统,实现粮情监控自动化、害虫防治精准化、通风降温智能化。同时,粮仓的湿度、温度等数据会同步到智能粮情监测系统,管理人员在电脑前即可掌握粮情,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也为粮食“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从田间到粮仓,科技力量贯穿粮食收储全流程。“目前,泰安承储地方储备粮的18个库点均已实现了从登记、扦样、检化验、计量称重、入库、出库、结算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实现视频监管全覆盖。”市发改委粮食办负责人表示,通过应用内环流控温等技术,粮库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粮食住上了“好房子”。此外,全市还构建了统一的智慧粮库管理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为粮库运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进一步降低仓储损耗。
吃干榨净、加工减损 每粒粮食物尽其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让每一粒粮食物尽其用,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泰山粮食食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小麦经过多道工序被加工成面粉。曾被视为副产品的麦麸,如今正“变废为宝”。“过去,麦麸大多被直接用作饲料,附加值较低。”公司总经理王志峰介绍,“现在,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将麸皮等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健康食品,开发出大粮园功能性食品、煎饼、新全麦面条等系列产品,粮食综合利用率提升20%以上。”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粮食加工损失。在这一方案引领下,我市各类粮食加工企业从过度加工向生产优质粮油产品的适度加工转变,正不断优化工艺,应用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和设施装备,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做好节粮减损文章。
“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我们将密切关注夏粮收购动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收购,强化执法监管,抓实保供稳价,确保夏粮收购平稳有序,同时不断提升仓房智能化水平,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全力服务保障好粮食安全。”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贾法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