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发布> 直播回放> 浏览文章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全市水安全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5年03月21日 来源于:本站原创

 

图文直播——

 

2025-03-21    15:00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登高望远 奋力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永辉先生,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市水资源水土保持服务中心主任张明泰先生,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晨先生,介绍我市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全市水安全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刘永辉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321165452.jpg

2025-03-21    15:01    刘永辉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与大家见面,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

3月22日,我们将迎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从今年的宣传主题不难看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保障。我市境内482条河流纵横交织,作为山东省唯一黄河干支流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47.5%,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大汶河横贯东西,东平湖不仅是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也是山东水网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核心节点,水安全更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向大家通报一下我市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的有关情况。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保障防洪安全。近年来,突破历史记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全市水利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水旱灾害防御新形势新要求,从流域整体出发,以大汶河流域防洪减灾系统治理为抓手,统筹实施上游山洪河道治理和水库防洪能力提升、中游中小河流治理、下游骨干调蓄工程建设和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山丘区229个山洪灾害危险村全面纳入智慧化监管,618座水库常态化开展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区域水库群总蓄水能力达到9.31亿方;大汶河汶口坝、砖舍闸等一大批骨干拦河工程建成运用,干流拦蓄总量达到1.75亿方,重点河段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柴汶河、瀛汶河、石汶河等重点支流防洪能力大幅提升;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工程实现通水通航,金山坝以西居民外迁工程稳步实施,流域洪水外排出路进一步扩大,“上蓄、中疏、下排”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加快完善。先后成功应对台风“杜苏芮”“格美”及多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2024年,面对历史罕见旱涝并发、旱涝急转、先旱后涝严峻形势,成功防御大汶河流域12次强降雨造成的7轮洪水叠加过程,精准控制东平湖不超警戒水位,有力保障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微信图片_20250321165507.jpg

2025-03-21    15:05    刘永辉

二是坚持量水而行,保障用水安全。我市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7,而且夏汛冬枯,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任务艰巨。我们始终坚持因水而治、量水而行,持续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取得了扎实成效。一是强化“供给侧”支撑。先后实施尚庄炉、直界等水库增容工程,新增本地水源4600万方;加快建设王家院水厂、群将湖水厂、滨湖水厂等系列引黄工程,新增外来水源5600万方;建成一批以肥城康润为代表的再生水利用工程,新增非常规水源3902万方。依托纵横交织的天然水系和引汶入泰、引汶入肥、引汶入宁等人工水系,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丰枯互补、区域均衡。二是强化“需求端”管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大汶河水量调度机制,严控用水总量和强度,通过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计划管理、取水计量监测等多元化刚性举措,大力推动各领域节水控水,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用水结构,累计压减地表水用水量1.1亿方,地下水水位较2015年抬升近4米。2023年、2024年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27.7%、35.4%,远高于省级下达的12%、7%控制目标。三是强化“市场化”配置。在全省率先出台《水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等一揽子政策,建成全省首个“水银行”,完成首笔水权收储再配置案例,累计完成取水权交易176例、交易水量10615万立方米,交易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全市水生产关系不断完善,水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始终保持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持续强化水生态治理,先后建成省级美丽幸福河湖34条,打造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16个,创建“3县2园1工程”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样板,全市绿水青山底色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是全力打造生态水域。建强用好河湖长制大平台,3326名河湖长协同治水、倾力护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3.3%。大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大汶河戴村坝断面生态流量连续三年达标,河道断流成为历史,作为黄河支流中唯一全域治理的超载区,率先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水利部审核验收。黄前、金斗水库在全省国家级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评估中荣获“四连优”。二是全力打造生态岸线。以小流域和坡耕地治理为重点,持续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40余条,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逐年“双下降”态势,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绿化达标率达到94.6%,一大批传统行洪河道“蝶变”为生态绿道。三是全力打造生态产业。因地制宜推动河湖生态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以大汶河滩地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发展林下经济1110亩、生态农业1860亩、特色花卉130亩。明石桥、大汶口遗址、禹王庙、戴村坝等历史文化遗产与肥城黄金沙滩、宁阳汶禹景区等新建文化景观节点串珠成链、相得益彰,沿河文旅产业日趋壮大。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下一步,全市水利系统将持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以大汶河流域系统治理为主线,聚焦防汛抗旱、用水保障、河湖治理三大重点,以新建中皋水利枢纽、大汶河流域防洪减灾综合治理、东平湖蓄滞洪区建设、泰山区域水土流失系统治理等流域性骨干项目为支撑,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治理保护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谢谢大家!

 

2025-03-21    15:10    主持人

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单位。

 

2025-03-21    15:11    大众日报记者

请具体介绍一下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我市准备开展哪些宣传活动?

 

2025-03-21    15:11    刘永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在纪念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我们筹划安排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广泛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以“节约用水 你我同行”、“青春护绿水 共绘生态美”、“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水源地”为主题,组织开展节水、爱河护河等一系列水利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第二个层面:大力推进水利公益宣传。积极开展水利知识、水法律法规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庄、进集市等“法律六进”公益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授节水知识,签订“信用+节水护水”倡议书,利用城市地标建筑、公交车广告屏播放宣传口号等方式,进一步普及水法律法规及节水知识。

第三个层面:组织开展“水利开放日”活动。以全市各地水利遗产、水利工程、水情教育基地、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因地制宜举办形式多样的开放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宣传水利改革发展新成效,普及水情知识,传承泰汶水文化,让更多群众走进水利、了解水利,增强全社会节水、惜水、爱水、护水意识。

第四个层面:深入开展线上宣传。在《泰安日报》、望岳客户端等媒体开设水利工作宣传专栏,系列报道、宣传水利工作;在市水利局门户网站开辟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水利法律法规,设立水事违法行为曝光台,提升全社会水法治意识;积极组织参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每日答题活动等。

明天,将在天平湖公园广场,举行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欢迎各位记者和广大市民朋友们到现场积极参与。

 

2025-03-21    15:14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刚介绍中提到了“母亲河复苏”,请问水利部门围绕母亲河“大汶河”复苏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微信图片_20250321165506.jpg 

2025-03-21    15:14    张明泰

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干流源头为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台子村,自东向西流经济南、泰安、济宁三市,于泰安市东平县马口村入东平湖,干流全长231km,泰安境内大汶河长179.24km。大汶河流域北部、东部为山区,西部、南部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河流流向自东北向西南,流域面积9144.3km2,其中泰安境内流域面积6093km2,流域所占面积为泰安市行政面积的78.5%。大汶河是全市最主要的防洪、排涝、供水河道,是泰安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为加快推进大汶河母亲河复苏行动,落实落细各项任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从严监管,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政策上,山东省从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生态水量、地下水双控指标和规划等多向出台文件,强化水资源集约利用和刚性管理;技术上,我市评价现状水资源承载力、明确用水量上限,为政策落地提供依据,省市合力推动大汶河水资源合理利用。2021-2023年我市大汶河流域地表水实际耗水量均满足指标要求。

二是健全机制,规范生态流量调度管理。制定水量调度和流量预警方案,形成“一机制”;融通水文预报、水量预警、生态流量预测“三平台”;直接调度水工程管理机构,实行日常和紧急调度“双线”推进,增下泄减引水,实行流域式管理、动态化调度,确保了2021年以来戴村坝生态流量的持续性达标。

三是创新治理,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以大汶河滩地集中整治为抓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发总河长令高位推进,市级统一编制集中整治规划,6个县市区因地制宜分段制定实施方案,从“总指挥”到“最前哨”推进治理,开辟多元化滩地利用模式,治理溢出效应不断放大。

 

2025-03-21    15:17    山东商报记者

请问2025年泰安市在推动幸福河湖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微信图片_202503211655071.jpg

2025-03-21    15:17    李晨

2025年,我市将以打造幸福河湖、建设水美泰安为目标,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持续完善河湖治理体系,推动全市河湖面貌全面提档升级,助力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具体地说:

一是强化系统治理,筑牢河湖安全防线。以大汶河流域系统治理为主线,推进大汶河流域防洪减灾综合治理、7条中小河流防洪减灾治理、大汶河干支流水生态保护修复、泰山区域水土流失系统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防洪除涝能力,补齐防洪短板和薄弱环节。

二是强化全域统筹,打造优质河湖生态。制定出台《泰安市关于全面建设幸福河湖实施方案(2025—2030年)》,强力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和阻水片林等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打造岱岳区卸甲河等5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深入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有效保障大汶河生态流量。修编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推进落实“一河(湖)一策”方案。

三是强化融合共促,发展绿色河道经济。巩固提升大汶河滩地集中整治成效,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向全域拓展提升。深挖河湖效益,建设1-2条效益河湖样板案例。推进融合发展,提升河湖生态价值,打造生态转化、兴业富民的河湖绿色发展模式。

四是强化河湖监管,注重管护常态长效。深化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落实“河湖长+”工作机制。推动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提升河湖管护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化水平。严格涉河项目监管,持续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完善全过程监管体系,保护河道生态。

五是强化特色挖掘,弘扬多彩河湖文化。深入挖掘河湖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水利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活性利用,充分利用戴村坝、堽城坝等特色资源,讲好河湖故事。依托水利工程设施、水情教育基地、水利风景区,全面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水文化宣传教育。

 

2025-03-21    15:20    泰安日报记者

下一步,水利部门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方面有什么打算?

 

2025-03-21    15:20    张明泰

近年来,市水利局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把节水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以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和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为抓手,按照“强监管、挖潜力、促产业”总体工作思路,加快形成横向联合、纵向提效、点上突破、链上发力的立体化节水工作新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节水之力。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横向联合,构建“大节水”工作格局。优化完善全市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成员单位,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印发《泰安市节约用水工作情况通报》《泰安市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要点》,细化量化本年度节水工作任务,构建“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节水”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纵向提效,形成“一把尺”监管体系。贯彻实施《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方式、行政手段,以年度节水监督检查为契机,按照“查、认、改、罚”工作流程下发“一县一单”,抓实问题整改,强化执法刚性约束。聚焦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执行、黄河流域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对标整改等领域,实施高耗水行业、特种行业水效提升行动,开展“违法必究”多部门联合节水专项执法行动,放大法治震慑。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点上突破,重塑再生水利用格局。编制完成市级再生水配置利用规划,在充分调研分析不同区域企业“水量”“水质”需求基础上,打破县域壁垒、地理限制,以相对集中、因地分散为原则,将大汶河作为输水动脉,一线多管支网分向辐射,科学规划改造建设再生水厂,加大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沿汶河县市区(园区)再生水厂、用水企业连点成线,推动全市再生水配置利用整体提质。

四是坚持靶向施策链上发力,加快产业链优化升级。全面贯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节水产业发展“三链”融合。开展全市节水产业摸底调研,找准主攻方向,强化市场供需端对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政策供给和金融扶持。支持建设一批节水技术创新中心和节水产业园区,“穿针引线”推广合同节水项目,力争培育更多节水企业进入全省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

微信图片_202503211654533.jpg

2025-03-21    15:23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请联系市水利局政策法规科,联系电话:8567722。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Powered by www.newstaian.cn.All rights reserved.

泰安新闻发布 技术支持:泰安传媒集团 鲁ICP备14011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