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
2025-08-20 15:00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持续提升健康素养着力增进全民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市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刚先生;泰安市中心医院脑血管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刘运林先生;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童内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姚国先生;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曹长水先生;泰安市中医二院东院区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马铁先生,介绍2025年全市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刚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5-08-20 15:01 李刚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泰安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将健康泰安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丰富健康科普线上线下活动形式,将健康科普融入日常、化为经常,不断扩大健康科普传播力、影响力,确保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开展11期《健康科普大讲堂》系列网络直播活动,聚焦百姓关注的健康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权威专家,围绕常见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等内容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惠及群众80万余人。二是组织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医务人员先进典型代表和医疗机构权威专家,依托“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名医走基层 志愿泰安行”等系列活动,通过现场义诊、健康咨询、健康讲座等形式将健康知识和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截止目前,已开展活动600余场次,惠及群众9万余人。三是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乡村,依法开展市级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高标准完成国家级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任务。目前已对11个市级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点以及宁阳县3个国家监测点进行了实地督导与质控核查。 2025-08-20 15:04 李刚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转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群众对专业健康知识和科学干预指导也越来越关注与渴求。为切实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全面做好儿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联合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我委确定在全市开展为期三年的“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 为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有效破解公众因认知不足、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健康困扰,助力“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全面开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第二场健康知识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我市儿科、精神卫生和脑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重点围绕公众尤其是儿童常见的身心健康问题,现场进行专业解读和知识普及,优化提升儿科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提升传播实效,常态化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将专业的健康科普知识转化为惠及大众的实用指南,让权威、科学、专业、实用的健康知识传得更远、更广、更深入人心。 谢谢大家!
2025-08-20 15:10 主持人 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单位。
2025-08-20 15:11 泰安日报记者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请问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并进行有效预防? 2025-08-20 15:11 刘运林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当脑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时,脑组织会迅速失去血液供应,在完全缺血状态下,通常只能耐受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日常生活中脑卒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症状:一是偏侧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或无力,患者可能出现嘴角不对称;手臂可能无法正常抬起。二是言语困难,患者可能说话含糊不清,无法理解他人的话。三是视力问题,会突然出现视力模糊或重影。四是身体不能维持平衡,出现眩晕或协调能力下降。出现疑似脑卒中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在脑缺血后4.5小时内可以通过溶栓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挽救部分甚至全部受损的脑组织。缺血性脑卒中后接受到治疗的时间越短,偏瘫、失语、危及生命的概率就会越小。请牢记“时间就是大脑”,在脑卒中急救时间窗内积极救治,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
2025-08-20 15:14 泰安电视台记者 近期,儿童肠道病毒感染呈持续上升态势,请问该如何有效预防儿童肠道病毒感染?一旦感染,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和护理? 2025-08-20 15:14 姚国 夏秋季节正值开学,儿童聚集性活动增多,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肠道病毒感染进入高发期,做好科学预防和规范应对至关重要。一是做好个人防护,切断病毒入侵通道。强化手部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务必用肥皂流水洗手20秒以上;学校可在教室、走廊放置免洗洗手液,方便随时清洁。二是加强环境管控,降低病毒滋生风险。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需每日用沸水浸泡或含氯消毒剂擦拭;学校应重点对门把手、课桌椅、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表面消毒。保持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利用空气流动降低病毒浓度。三是集体场景防控,阻断聚集性传播。学校和幼儿园需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的孩子,立即通知家长带离就医,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再返校(通常需隔离7-10天)。开学季预防儿童肠道病毒感染,需家庭、学校协同发力,以“勤洗手、常消毒、早发现、早隔离”为核心。一旦发病,无需过度焦虑,“科学护理+警惕重症”即可保障孩子顺利康复。
2025-08-20 15:17 中国山东网记者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类问题? 2025-08-20 15:17 曹长水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确实是关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乃至社会发展的“国之大者”。作为心理科医生,结合临床实践,我想从“识别、支持、干预”三个层面,谈谈我们该如何系统应对。 第一,学会识别“早期警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有渐进式的信号。 1.情绪上异常变化。比如原本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一点小事就暴躁易怒,甚至频繁说“活着没意思”;对以前喜欢的事明显失去兴趣,持续两周以上没有改善。 2.行为上的明显偏离。比如过度使用网络逃避现实;完全封闭自己,拒绝和同学、家人交流;或者出现自伤行为,这往往是青少年们缓解内心痛苦的“错误方式”。 3.生理上的过度反馈。频繁说头疼、胃疼、失眠,但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器质性问题,这其实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表达”,比如考前焦虑的孩子可能频繁呕吐,被同学孤立的孩子可能总说“肚子疼”不想上学。 第二,家庭和学校要“科学支持”。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主要的生活环境,是构建心理安全网的关键环节。 1.家长要避免过度控制或过度放任,正确的做法是“先共情,再解决”。比如孩子说“我不想上学”,别着急指责,先放下家长的姿态,接住孩子的情绪,再和他一起想办法。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接受“不完美是正常的,不用逼自己做到极致”。 2.学校应当普及教师心理知识,能够敏锐察觉学生的情绪行为变化;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会孩子认识情绪、管理压力、学习“情绪急救”技巧(如深呼吸、寻求帮助);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我价值支点。 第三,家庭和学校要“及时干预”。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这是最可惜的,应当让专业求助变得简单、常态化。 1.家庭层面:明确就诊时机与途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持续的情绪、行为或认知异常,且影响到日常生活、社交或身体健康,就应果断寻求专业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帮助,切勿讳疾忌医。 2.学校层面:建立畅通的转介通道。学校应定期开展科学规范的心理筛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学生并与家长沟通,在获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协助家长对接专业心理治疗或精神卫生机构。 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其实很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为他们搭建足够安全的支持网络。每个家庭“多一点倾听”,每所学校“多一点包容”,整个社会“多一点支持”,当孩子知道“无论我遇到什么,都有人在乎我、帮助我”,这样他们就会有力量、有勇气去面对所有挑战。谢谢大家。
2025-08-20 15:20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随着社会发展,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请问中医在认识和防治儿童冲动障碍方面有什么特点与优势?患病的儿童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2025-08-20 15:20 马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随着时代变迁,儿童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抽动障碍已经成为儿科领域的常见病。抽动障碍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多伴有焦虑、学习困难、情绪障碍、暴怒发作等共患病。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男性发病显著多于女性,其多发病于18岁前,平均发病年龄为6.4岁,通常10-12岁时病情最为严重。 中医认为抽动障碍的发病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有关,多存在体质偏颇、情志因素、饮食因素、感受外邪等影响,可导致小儿脏腑阴阳失调、五志过极、气血失和、经脉阻滞,产生风火瘀痰等病理因素而引发疾病。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多为独生子女,平素家长过度娇宠、或期望过高、或干涉过多、或来自学校的学业压力过大,皆能使儿童情绪变化过大而产生抽动;二是过敏体质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或哮喘发作,更容易引起抽动的发生;三是快餐、膨化食品及辛辣食物的诱发;四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过度使用手机、平板会使脑部神经过于兴奋,诱发抽动。 临床应用中,我们常以中药治疗为主,辅以推拿、耳穴压豆、贴敷等传统疗法,取长补短,获得满意效果。根据儿童不同体质特点及发作类型采用清肝泻火、疏肝解郁、豁痰息风、滋阴潜阳、清心安神等方法辨证治疗,标本兼顾、脏腑统治,既能快速控制症状,又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此外,家长是儿童最亲近的人,也是导致儿童患病的重要外在因素。我们应该理解患儿,改变管教方式,对患儿的教育应该温和并保持一致,避免指责,并鼓励他们诉说心中苦闷,多与同学接触、交流。饮食方面应该注意清淡,吃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类食物、零食及饮料。鼓励儿童到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发现并培养其运动类兴趣爱好。尽量给儿童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紧张、兴奋和劳累,稳定儿童情绪,限制电子游戏及少看电视。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正确理解抽动障碍,医生、老师和家长应共同携手,让受困于这一疾病的孩子们早日恢复健康,帮助他们战胜疾病、拥抱未来。 谢谢大家! 2025-08-20 15:23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请联系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宣传与人才发展科,联系电话:6991846。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