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发布> 最新发布> 浏览文章
努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名地
2021年04月21日 来源于:本站原创

记者从4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泰安市“十三五”科技工作各项任务实现了圆满收官,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1.12%,比2015年提高24.27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由2015年末低于全省5.66个百分点,到2020年末超过全省6.01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368家,是2015年的3.22倍。

展望“十四五”,全市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五大名地”建设现实需要,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旧动能转换十大支撑产业,加强十大产业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攻克20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取得1100项左右优秀科技成果,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达到8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5%左右。

一是实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抢抓省会经济圈一体化、济泰一体化、“强省会”战略、“黄河战略”、济南建设区域科创中心和省会科创联盟、我市建设东部科创新城等战略机遇,统筹创新要素的布局与建设,大力培育融合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各类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换增效率”的生态创新体系。

二是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和特点,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打好支持科技企业成长系列“组合拳”,鼓励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更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覆盖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全生命周期的梯次培育机制,引导培育更多中小微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三是实施创新载体高端攀登工程。发挥创新载体在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加速推进创新载体提质增效,拓展和增强创新载体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主动衔接国家、省实验室体系,加快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发展,加大山东省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支持各类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产业化中试基地、大学科技园和专业化科技园区,打造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产业运营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

四是实施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工程。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健全科技发展与金融创新良性互动、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高效对接的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泰山科技创业资金。加快泰安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运营管理,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银行、保险、创投、担保、中介、政策“六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泰安模式。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价值充分体现,推动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发展驱动,引导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融合。

五是实施科技成果惠民富农工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探索以企业为牵引、以园区为载体、以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的“企业+园区+平台”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基层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需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生态环保、医养健康、安全生产等领域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促进民生科技发展。

六是实施科技人才智汇泰安工程。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营造更为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引智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精心做好人才集聚、人才服务、人才激励三篇文章,健全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以更优环境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智力资源。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为补充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强化创新人才保障机制,落实高端创新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赋予创新人才更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快构建以信任为前提的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机制,提升科技人才服务水平。

Powered by www.newstaian.cn.All rights reserved.

泰安新闻发布 技术支持:泰安传媒集团 鲁ICP备14011259号